疫情三年,打乱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,也让宏观经济数据发生了紊乱:看数据不仅要用眼,更要用脑,才能穿透迷雾,看透本质。
今天(5月16日),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,亮眼的总量增长数据背后,隐藏着今年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悲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以下分析只说真话,不说漂亮话:拆解数据隐藏的玄机,拨开迷雾、还原真相。
说起来并不复杂,只要回归常识就可以。
遵循两个原则:一是由于去年4月上海封城挖了个大坑,今年4月数据的解读要剔除基数效应;二是除了看总量,更要看结构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.4%,只是看起来很美。
将近两位数的增速令人振奋,可实际上并不乐观:2022年4月同比下降11.1%,两年综合平均算下来, 只剩下3.65% ,这个增速甚至比第一季度经济增速(4.8%)还更低。
换句话说,社零的增长只是因为今年线下活动放开了,行动自由带来的恢复性的消费增长,是从坑里爬出来,远远没有到往上走的程度。
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6%,实际相当孱弱。
统计局说,这个增速虽然远低于路透社分析师调查的10.9%预期,但已是2022年9月以来取得的最高增速。
这话说得,话糙理更糙!2022年4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-2.9%, 两年平均下来1.35%, 在我们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中,不到两个点增速充分说明内生增长动力已极度衰弱。
其实,这个趋势在一季度已有端倪: 工业利润下降超过20% 。没钱赚了,谁还会扩张?
更需警惕的是,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分化严重。
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6%;股份制企业增长4.4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.8%; 私营企业增长1.6% 。
私营经济已经“躺平”!我们知道,民营经济贡献了 80%以上的就业率 ,民营的萎靡必然拖累就业市场,这在统计局公布的另一组数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。
16-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.4%,创下历史首高。
注意,现在还没到 6、7 月份呢,到 6 月份、7月份,很多大学毕业生再统计进去,数据会是怎么样的?
虽然过去几个月上层一直在强调对民营经济的支持,可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行动,信心怎么可能起得来呢?
现在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可以给到 1.8% ,而民营的中小企业要么拿不到贷款,要么需要承担 8、9个点 的高额利息,在经济增速5%的条件下,民企怎么能赚到钱呢?
1-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7%,房地产拖累严重。
这个数据更是暴露了经济底色。2023年第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5.1%,正是它使得第一季度实现了4.8%的超预期增速。
4.7%的增速这意味着4月边际下滑明显:环比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下降0.64%。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,1—4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, 同比下降6.2% 。
前1-3月份是-5.8%,房地产下行的趋势并未减缓,而且愈演愈烈!
硬币的另一面,楼市销售端也未企稳。虽然1—4月份,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仅为0.4%,但到4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64487万平方米, 同比增长15.7% 。
房地产库存仍积压严重 ! 而且,今年不同性质的房企销售更趋两极分化。
国有房企的销售同比上涨6、7成,而民营房企的销售同比下降4、5成。
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缓解,能否靠市场占有率三成左右的国有房企,支撑起未来超过10万亿的楼市?这个问题值得深思。
青年失业率高企,投资增长乏力,消费在降级,这是4月经济现实的残酷真相。
欢迎反驳!